【父母必看】儿童烧烫伤后的瘢痕预防
首先讲两个病例
1、3岁的小雨不慎被滚烫的水伤到了手,妈妈一边安慰孩子一边赶紧将孩子通红的手放到自来水下冲洗,直到孩子没那么疼痛后带孩子去了医院。到医院后孩子皮肤泛红显著减轻,且无水泡产生,经过后期诊治,孩子只留下了不怎么明显的瘢痕。
2、另一个同样被开水烫伤的宝宝,一家人看到孩子又红又肿的脖子吓坏了,手忙脚乱地将孩子送到了医院,到医院时才发现原来泛红的皮肤起了好几个水泡,孩子哭闹中又将水泡抓破了,创面裸露,经医生专业处理后烫伤治愈了,但后期孩子的颈肩部、右锁骨逐渐出现了大片瘢痕,瘢痕的牵拉导致孩子成了“歪脖”。
儿童危险意识差,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会比成年人更容易造成伤害,加之孩子往往不能很好的表述伤情更需要专业医生的判断。很多家长遇到孩子烧烫伤往往也是手足无措,若处理不当可能造成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,最终导致明显瘢痕甚至畸形的产生,增加后期治疗难度。殊不知,在刚刚发生烧烫伤后的几分钟内,简单正确的应急处理,不仅能最大程度减轻对孩子的进一步伤害,也为后续专业医生治疗创伤创造好的条件,最终可以有效减轻瘢痕。案例1中的宝宝是幸运的,由于孩子妈妈前期处理及时得当,孩子少遭了很多罪,也没有遗留明显瘢痕。
家中宝宝常见的烧烫伤主要是由于热液(水/汤/油等)、高温气体(蒸汽等)、火焰(炉火/鞭炮等)、化学烧伤(浓硫酸/干石灰等)等造成的组织损害,只要伤害不解除,组织损伤就会继续,由外到内、逐渐加重,最终的瘢痕也会加重。烧烫伤由浅至深分Ⅰ度、浅Ⅱ度、深Ⅱ度、Ⅲ度,Ⅰ度和浅Ⅱ度的创面,若没有感染一般不会遗留明显瘢痕,可能会有色素沉着。深Ⅱ度以上的创面,会遗留瘢痕。但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创面深度,需到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一步诊疗。
所以为了避免更严重的伤害,抓住就医前宝贵的时间进行简单正确的应急处理非常有必要,以下为一些基本的处理原则:
★ 首要任务就是立即将宝宝带离危险地,最大限度地阻断致伤源对机体组织的进一步损害。
★ 然后是对烧烫伤皮肤的紧急降温,减轻疼痛避免伤情加重、保护创面、及时送医,可简单归纳为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。
然而,不同类型的烧烫伤现场急救方法也是有稍许不同的,一起来了解下吧:
1、热液、蒸汽烫伤
★ 冲:最为简单有效的急救就是用流动的凉水持续冲洗创面约15~30分钟,能使局部创面降温减轻疼痛、减轻水肿及余热对深部组织的损伤,损伤越深遗留瘢痕越重。同时还能冲掉伤口附近得一些异物,冲洗过程中水流不要太大,要尽量保存烫伤后水泡的完整性。
★ 脱:如受伤部位有衣物覆盖,在水流冲洗降温后小心去除,最好用剪刀剪除,避免衣物与皮肤粘连,如有粘连可泡在水中小心去除,不要强行撕脱,否则可能会将受伤的表皮揭掉使得伤口加深,伤口越深后期形成的瘢痕会越严重。
★ 泡:实际是在冲掉异物及脱掉覆盖衣物后的持续降温,对于疼痛明显者可将烧烫伤部位泡在冷水里尤其是手、脚等部位(未受伤部位不用浸泡),这样可以缓解疼痛,减轻烫伤程度。
★ 盖:局部降温后,用干净的棉布、床单等覆盖并简单固定,减少外界污染及刺激从而保护创面,切记不要揉搓也不要涂抹任何东西(酱油、泥灰等物质),否则不仅可能会加重病情,还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及进一步治疗。
★ 送: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,及时将患者送到正规专业医院,进一步正规处理和治疗。就医途中,也可以适当冷敷(切记不要太凉以免冻伤)减少疼痛及炎症反应。
2、火焰烧伤
发生火焰烧伤时,应首先灭火,避免持续伤害,千万不要奔跑呼救或用手拍打,以避免加重头面部和呼吸道的损伤。再按照上述热液烫伤的“冲、脱、泡、盖、送”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。
3、化学烧伤
化学烧伤后迅速清除残余的化学物质,脱去被污染的衣服,再立即用大量流动的凉水冲洗受伤部位,冲洗时间至少30分钟,以减轻皮肤表面的化学物质浓度,减轻组织进一步损伤。千万不要将受伤部位立即用水浸泡,否则化学物质遇水产生大量热量而加重烧伤。
……
综上,烧烫伤后,就医前及时正确的简单处理非常重要。虽然急救方法很简单但是紧急处理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,对于后期减轻瘢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再次希望有宝宝的家长们都能掌握这些简单的基本急救措施,以便及时正确地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,最大程度减轻烧烫伤对孩子的伤害。
研究方向:面部美容、微创年轻化、胸部和会阴部的美容整形手术,矫正各种面部或身体的软组织畸形等。
1、版权所有: 北医三院成(整)形外科。未经许可不得使用、转载、摘编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北医三院成(整)形外科)”的作品,均转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、完整的健康资讯。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健康资讯,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,如自行使用发生偏差,本站概不负责。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电话:010-82266291
版权所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(原成形外科) 未经许可不得使用,不得转载、摘编 京ICP备05082115号-7 京卫网审[2012]第006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