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怪的肿物:不碰不疼,一碰疼的要命?
疼了5年的膝盖,可找着病根了!
5年前,李先生右腿膝盖处长了一个肿物,差不多有一毛钱硬币大小,这个“肿物”很奇怪,不碰不疼,也不影响走路,就是按压或者碰到会钻心的疼,用李先生的话说就是疼的要命,疼的要跳起来,在外院按“膝关节炎”进行了长时间的保守对症治疗,治疗后效果不明显。最近2年来,李先生感觉这个“肿物”生长的速度加快,疼痛更加剧烈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,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我科就诊。
我们医生通过触诊及MRI、B超等辅助检查后发现,李先生膝盖的皮肤肿物在皮下,外观呈暗红色,约2*2cm大小,边界清楚,表面光滑,没有破溃和结痂,按压有疼痛,也没有明显的渗出液,不影响正常的运动。
结合检查及临床经验,经过我科与超声科、放射科、介入血管科等各科专家讨论,排除了炎症性包块等可能,但李先生疼痛明显,还应与汗腺螺旋管瘤等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,综合考虑后决定先为李先生手术切除肿物解决疼痛问题,然后送病理检查以确定性质。经过术中冰冻病理及术后石蜡病理,最终诊断结果为良性肿瘤——血管球瘤。
血管球瘤?是什么?
血管球瘤是起源于正常血管球细胞的良性肿瘤,又称球状血管瘤。常见的主要是单发性血管球瘤,多发性血管球瘤较罕见。血管球瘤病因不明,有些多发性血管球瘤患者具有家族史。
血管球瘤好发于四肢末端,尤其是手指甲下,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或紫色结节,多为小米粒至绿豆大小。
血管球瘤最重要的特征是局部疼痛,特别敏感,轻微摩擦或压迫即可引起剧烈疼痛,并向整个肢体放射,临床上具有典型的“三联征”,即自发性间歇性剧痛、难以忍受的触痛和疼痛的冷敏感性。血管球瘤虽小,但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及日常生活。
血管球瘤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误诊率,所以诊断该病时除了用 X 线、MRI 等辅助检查外,术后还需通过病理最终确诊。
像李先生这样直径达到2cm,还发生于膝盖处的病例在临床上很少见到,诊断起来也比较困难,所以要求医生团队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对于血管球瘤的治疗可选择手术完全切除,这是较为可靠的方法,如果切除彻底,复发率非常低。
1、版权所有: 北医三院成(整)形外科。未经许可不得使用、转载、摘编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北医三院成(整)形外科)”的作品,均转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、完整的健康资讯。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健康资讯,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,如自行使用发生偏差,本站概不负责。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 电话:010-82266291
版权所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(原成形外科) 未经许可不得使用,不得转载、摘编 京ICP备05082115号-7 京卫网审[2012]第0069号